前些日子,区里组织召开廉洁文化建设座谈会。会上,大家各抒己见,不知不觉已华灯初上。大家只好暂时休会,先吃晚饭。
席间,没有冷盏热碟,更没有觥筹交错,大家边吃边聊,气氛热烈。参加座谈的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老朱深有感触:“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。”说着,他开始回忆多年前自己曾经参与的一次“特殊”的接待。
1982年,他从部队转业回乡,由于吃苦耐劳,工作踏实,时间不长,就担任了口岸镇政府文书。文书不仅要做文秘、机要工作,而且要负责管理机关内务、来人接待安排等。记得当时带他的前辈专门语重心长地跟他说:“政府机关就像一个家,你是个文书,你管理机关内务,要当好机关这个‘内当家’。至于接待招待,按县里规定,凡县里干部下乡工作,每天补助1.5元,一律到乡镇食堂买饭票就餐。”
为搞好内务工作,老朱没少动脑筋,他将废旧报刊、废纸废料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,废物再利用;变卖所得统一交财政所入账,统一管理使用。好在当时开销不大,卖废品所得总能勉强维持正常接待。
1985年,时任泰兴县委副书记倪加明带队到口岸检查工作。镇党委书记思前想后,还是决定:“县领导一行要下乡实地调查,很辛苦,今天的接待标准就稍微高一点吧。”
中午时分,下乡归来,大家纷纷落座,开始还有说有笑,渐渐地气氛凝重了起来。只见大鱼大肉逐一摆放在餐桌中央,县领导的脸色却难看了起来。
“叫你们四菜一汤,你们却变盘子换缸,还有鳗鱼鮰昂……”
为缓和气氛,镇党委书记赶紧圆场:“菜已经上了,难得一次,下不为例……”这下倪书记火气更大,“小朱,除留下红烧肉外,其余都撤掉。”领导边说边走进厨房,让炊事员打上丝瓜烧豆腐、大椒炒毛豆等机关食堂的家常饭菜。
饭后,倪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:“不是我不领情,也不是我不给情面,规定是我们定的,我们如果不带头执行,随意变动,这怎么能服众呢?所以,不能因小失大,害人害己。”临走之前,倪加明和一同下乡的县委办主任、农办主任和驾驶员每人交了1.5元现金给食堂。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邵釜明 李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