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

搜索

淮北市村镇规划建设步伐加快
发布时间:2012-12-17     浏览量:8551   分享到:

    去年以来,我市以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建设为契机,把村镇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,推进城乡统筹发展,改善村民居住环境,实施以城带乡、以工补农战略,不断提高城镇化率,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步伐全面加快。

  据了解,目前我市共有16个建制镇、1个建制乡,共307个行政村。

  其中渠沟镇、石台镇、烈山镇、百善镇、临涣镇、南坪镇6个建制镇为省中心镇。截至2009年底,全市城镇化率达56.1%,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。

  我市在加快村镇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,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。市、县区、乡镇积极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工作,在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,编制乡镇、村各级各类建设规划。截至目前,全市17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一县三区村庄布点规划全部完成。我市还编制完成了淮北市市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,一县三区也分别完成了县(区)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。根据采煤塌陷的特点,我市还编制完成了采煤塌陷村庄搬迁规划,完成了临涣、杜集、凤凰山、烈山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,为村镇建设确定了发展方向和规模。

  我市坚持以城带乡,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。近年来,我市先后建设了新东外环路、长山南路、相山南路、沱河东路等城市外延主干道;改扩建省道101线、303线公路,改善了渠沟镇、烈山镇、石台镇等周边镇区的出行条件。城市公共供水和管道燃气向市开发区、凤凰山开发区、杜集区开发区以及周边村镇延伸,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。与此同时,我市大力实施“村村通”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。近年来,我市共完成“村村通”公路建设1200公里,实现全部行政村通等级水泥路、全部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的目标。新建了115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,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达46.3万人,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,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,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。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开放式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建设,共完成新建116个、改建32个,使我市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全部达标。

  据了解,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“七个一体化”要求,将全市规划为城郊、近郊、远郊三个圈层,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。根据实际,我市分别采取了“采煤塌陷搬迁、集镇改造开发、建设征地搬迁、空心村整治、并村自建”五种模式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。2009年,我市重点建设了1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,总投资10.6亿元,其中,政府性投资0.7亿元,商业投资4.6亿元,农民自主投资近5.3亿元。1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共占地375公顷,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,可安置农民8.8万人。截至目前,全市1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顺利,今年年底前可全部完成。

  在工业强市战略引导下,我市乡镇工业快速发展,全市多数镇都新建了工业园区,并将工业园区与镇区的基础设施有机结合,互相促进。目前,百善、烈山、段园等工业园区已具一定规模,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,转移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当地的镇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,提升了镇区的辐射力和集聚力。

  此外,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《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》、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统筹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来支持村镇建设发展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9月底,我市总计投入建设资金7.2482亿元,其中市财政投入1.2489亿元、县区投入6543万元、争取省建设厅村镇建设专项资金450万元,社会资金投入5.3亿元。

  据介绍,按照“合理布局、科学规划、政府推动、农民主体、市场运作”的原则,根据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布局,我市今后将重点推进中心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,形成一批布局合理、产业积聚、功能完善、经济实力较强、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小城镇和新型农民社区。